四川限電
啟示錄
繼2021年秋季能耗雙控,2022年夏季,中國大陸再因高溫乾旱而限電,水力發電大省--四川限電天數更接近兩周,間歇性供電問題浮出檯面。
四川限電影響範圍:
汽車、化工、太陽能、
電子、半導體
四川限電影響範圍:
汽車、化工、太陽能、
電子、半導體
限電訊息傳出當下,市場都相當關注,筆電產業是否雪上加霜,而汽車產業如豐田、一汽大眾、長安、吉利在四川的工廠也都受不同程度影響。
鋼鐵業者認為,四川、重慶有較多汽車工業,生產恐受影響,若範圍擴大至更多鋼材需求集中地區,均將衝擊用鋼需求。
但另一方面,若受限電影響,更多電爐、高爐不能生產,就供給面而言是好事。
限電訊息傳出當下,市場都相當關注,筆電產業是否雪上加霜,而汽車產業如豐田、一汽大眾、長安、吉利在四川的工廠也都受不同程度影響。
鋼鐵業者認為,四川、重慶有較多汽車工業,生產恐受影響,若範圍擴大至更多鋼材需求集中地區,均將衝擊用鋼需求。
但另一方面,若受限電影響,更多電爐、高爐不能生產,就供給面而言是好事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也有一座生產基地位於四川,該工廠是寧德時代在中國主要的鋰電池生產基地之一。
而四川也是太陽能多晶矽材料生產重鎮,由於鋰電池、太陽能板材料生產過程都較為耗能,市場也關注,此波限電使否引發後續相關漲價效應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也有一座生產基地位於四川,該工廠是寧德時代在中國主要的鋰電池生產基地之一。
而四川也是太陽能多晶矽材料生產重鎮,由於鋰電池、太陽能板材料生產過程都較為耗能,市場也關注,此波限電使否引發後續相關漲價效應。
導線架大廠長科*(6548)約有11%營收來自成都廠,由於有庫存,限電對8月影響有限,9月相對較多,但還在可控制範圍,長科*董事長黃嘉能認為,需密切關心中國缺電危機的後續發展。
導線架大廠長科*(6548)約有11%營收來自成都廠,由於有庫存,限電對8月影響有限,9月相對較多,但還在可控制範圍,長科*董事長黃嘉能認為,需密切關心中國缺電危機的後續發展。
延伸閱讀
延伸閱讀
為何關注四川限電事件?
為何關注四川限電事件?
從去年能耗雙控、到四川限電,中國無預警限電成為企業穩定營運的潛在風險,並非單一事件。
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(UNCTAD)數據,在全球電子產品領域,中國出口占比從2019年38%提升至2021年的42%。
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貨物出口占比,中國從2019年約13%提升至2021年約15%。
中國仍扮演著世界工廠角色,可以說「中國打噴嚏,全球都感冒」。
從去年能耗雙控、到四川限電,中國無預警限電成為企業穩定營運的潛在風險,並非單一事件。
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(UNCTAD)數據,在全球電子產品領域,中國出口占比從2019年38%提升至2021年的42%。
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貨物出口占比,中國從2019年約13%提升至2021年約15%。
中國仍扮演著世界工廠角色,可以說「中國打噴嚏,全球都感冒」。
中國目前火力發電達7成以上,再生能源佔比仍低,而火力發電的燃料為動力煤,由於發電成本考量,動力煤長期處於供應較吃緊的狀況,加上碳中和目標,較難將火力發電視為長期穩定供電來源。
中國目前火力發電達7成以上,再生能源佔比仍低,而火力發電的燃料為動力煤,由於發電成本考量,動力煤長期處於供應較吃緊的狀況,加上碳中和目標,較難將火力發電視為長期穩定供電來源。
限電啟示一:
限電啟示一:
高耗能產業如鋼鐵供給不穩定性增加
高耗能產業如鋼鐵供給不穩定性增加
在電力吃緊情況下,高電價成趨勢,無論是冶煉金屬、開採原物料成本升高,價格也將提升,再加上鋼廠又需要投資新的煉鋼設備、發電及儲能設備等,都將墊高生產成本。
在電力吃緊情況下,高電價成趨勢,無論是冶煉金屬、開採原物料成本升高,價格也將提升,再加上鋼廠又需要投資新的煉鋼設備、發電及儲能設備等,都將墊高生產成本。
若能源危機區域擴散、時間拉長,全球鋼鐵供給勢必受到影響,加上鋼廠生產成本變高,都成為支撐、推升鋼價的原因。
若能源危機區域擴散、時間拉長,全球鋼鐵供給勢必受到影響,加上鋼廠生產成本變高,都成為支撐、推升鋼價的原因。
限電啟示二:
限電啟示二:
供應鏈分散將持續推進
供應鏈分散將持續推進
不論是「中國加一」、或是非中產能布局,都已成為企業投資顯學,近年EMS廠也加快海外供應鏈布局腳步。
不論是「中國加一」、或是非中產能布局,都已成為企業投資顯學,近年EMS廠也加快海外供應鏈布局腳步。
延伸閱讀
延伸閱讀
限電啟示三:
限電啟示三:
新能源、節能減碳、儲能成長期趨勢
新能源、節能減碳、儲能成長期趨勢
台達電(2308)、東元(1504)等大廠力推節能、儲能方案,太陽能廠也積極搶進儲能領域,而延伸出的風險與投報率問題也開始有了產業討論的聲音。
台達電(2308)、東元(1504)等大廠力推節能、儲能方案,太陽能廠也積極搶進儲能領域,而延伸出的風險與投報率問題也開始有了產業討論的聲音。
延伸閱讀
延伸閱讀
製作小組
記者|鄭盈芷
設計|蔡涵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