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動自行車

單價友善人人買得起嗎








E-Bike單價更友善

盼擴大市場

台灣一直以自行車王國自居,包含巨大(9921)、美利達(9914)兩大龍頭引領產業動向,而在整體自行車市場維持衰退的趨勢下,電動自行車E-Bike的需求撐穩整個市場的成長趨勢,特別的是,電動自行車單價過去五年皆呈現成長趨勢,但去年卻出現下滑的趨勢,這背後的原因以及代表的趨勢是什麼呢?









電動自行車出口ASP

近五年首次下降

2018年自行車整體出口營收達32.13億元,年增14.96%,特別是電動自行車的表現突出,出口量及值皆較去年同期增加五成左右。

useMyKeyWord

2018年電動自行車出口單價來看,平均為1319美元,較2017年的1364美元下降,年減約3.32%。事實上,回顧近五年的電動自行車平均單價,每年皆呈現成長趨勢,2015年到2016年甚至成長超過6成,但到了2018年首次下降。










單價仍高

阻擋一批人進入市場









useMyKeyWord

登山車玩家

享受越野、下坡等極限環境中騎乘樂趣,免去將自行車透過纜車或者卡車運送上山,只要啟動電動功能,一邊騎著自行車上山,至山頂後,關掉電動功能,變身一般登山車,享受競速的樂趣。


公路車玩家

確實可以提供給入門玩家或者有興趣進行這項運動的人一個推力,願意嘗試挑戰長距離騎乘。

useMyKeyWord
useMyKeyWord

歐美通勤族

許多電動自行車在歐美地區,是拿來通勤用的功能,甚至在部分基礎建設完整的國家,滲透率甚至可以高達3~4成左右。



專業玩家不愛

電動自行車客群並非直指專業級玩家,像是對於專業玩家來說,競賽就是要挑戰身體極限,享受競速快感,若加入了電動的功能,較難說服專業玩家。

useMyKeyWord
useMyKeyWord

法令限制挑戰

若摒除基礎建設或法令限制不談,其實同樣受限於單價問題,在許多地區要推廣相對較為困難。

單價高有限制

受限於現階段電動自行車的單價還是較高,儘管可以擴大運動興趣,但也還多侷限在特定具經濟能力的族群當中


useMyKeyWord







台灣業者樂觀看待

需求將逐漸擴大

回到台灣產業狀況,成車廠業者分析,過去國內兩大成車廠多著力在高效能、高單價的電動登山車或公路車,但由於巨大、美利達除了代工之外,同樣都有終端品牌,因此為了布局品牌產品的完整度以及開拓市場,對於從高階產品走向中階、入門款產品便是勢在必行的策略。












useMyKeyWord

目前在歐洲,一台電動自行車約3000歐元(約10萬元新台幣),仍是較為高價的產品,但已經出現下降趨勢。巨大認為,平均單價下降代表著市場逐漸擴大,打到越多消費者的心中,或許2~3年內,一台電動自行車在歐洲終端售價可能來到1500~2000歐元(約5~7萬元新台幣),市場滲透率也將逐漸提高,陸續取代傳統自行車。


美利達則同樣認為,畢竟電動登山車與公路車佔整體電動自行車市場較小,通勤用車的量還是比較大,對於品牌廠來說,這是必須認真看待的市場,才能將業務面擴大。













事實上,電動自行車的推廣上遇到許多考驗,特別是在各國的法令規定、基礎建設、文化風氣等,但當中產品單價絕對也是消費者考量的要素之一。當電動自行車款式越來越多元,加入戰局的廠商也陸續增加,為了擴大市場,入門款的單價也將下滑,從去年的出口金額已經可以嗅出端倪。或許在將來,你我都將有一台電動自行車,能夠在城市裡自由的穿梭。








《DJ在線》原文報導



製作小組

記者|趙慶翔

設計|蔡涵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