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內需忐忑
西進概念股褪色?
美中貿易戰沒完沒了,兩國領導人一下同框握手、一下又重砲攻擊對方,如此反覆多變的劇情,不僅讓人霧裡看花,更猜不透結局。事實上,這場戰役開打一年多下來,不只衝擊中國出口產業,「內傷」也不小,為此,中國政府祭出一連串利多政策,以刺激消費、提振內需。
中國政府頻頻出招救經濟,不過這似乎尚未反映在數字之上,
最新數據顯示,中國內需市場依然低迷。
第二季中國最終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貢獻率為60.1%,較第一季下滑5個百分點,與2018年同期相比,更低了19.3個百分點(79.4%),顯示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呈現逐漸下滑。
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月年增7.5%,較7月份下滑0.1個百分點,為今年次低水準,且低於路透調查預估的7.9%;汽車類消費為拖累主因,8月年增速為2%,雖優於前期的-2.6%,但離今年6月高點17.2%有一大段差距 。
中國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(GDP)年增率從上季的6.4%下滑至 6.2%,創1992年第一季來最低紀錄,遜於市場預期;部分外銀也調降對中國經濟預測 。
延伸閱讀
兩國爆發貿易爭端一年多以來,不僅僅衝擊中國出口產業,內需市場也連帶受害,儘管官方大力推行各種刺激政策,但目前看來成效似乎有限;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,8月份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年增7.5%,創今年次低水準,顯示貿易戰已使消費信心動搖。
隨民間消費力轉疲,當初看準中國內需商機而大舉西進台商也很有感,尤其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百貨零售、觀光餐飲、食品、汽車等業者,更是壓力不小
延伸閱讀
受貿易戰氛圍影響,中國內需走疲,民以食為天,觀察餐飲業起落最能夠貼近市場需求實際情況;餐飲業者普遍認為,中國內需疲弱情況已逾一年,目前雖無更加惡化跡象,但多久能好轉亦不明朗,惟血淋淋的產業淘汰賽已經展開,值此之際,若能持續經營品牌、產品升級優化、分散市場,一旦情勢落底回穩,下一波成長契機將留給準備好的人。
俗話說「民以食為天」,食品一向被認為是再怎麼不景氣都有強勁剛性需求支撐的產業。連結到台股,投資人更加關心的是,布局中國內需有成的相關台商是否已經受到內需走疲的影響?我們將透過4家業態不盡相同績優食品台廠的業績表現,帶您一窺目前大陸飲食相關行業的景氣樣貌。
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,8月份各主要經濟指標全線出現放緩跡象,其中代表消費表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今年次低水準,顯示中國內需確有走弱現象。在此趨勢下,深耕中國內需市場多年的台商也很有感,多數已感受到消費端低迷的壓力,並反映到今年業績之上,目前業者主要有三種應對方案 。
在美中貿易戰陰影下,中國經濟動能放緩、消費信心也疲弱,汽車是讓人最有感、衰退最明顯的市場。中國汽車市場自去(2018)年7月開始轉弱,至今下滑趨勢未見起色,今年8月的銷售量剩196萬輛,為連續第14個月年減,年減率6.9%,連新能源車都看見在補貼縮減後的銷量連兩個月下滑。汽車業內人士表示,車市調整1年多,從消費信心來看,並未見好轉,但中國政府祭新一波的刺激方案,目標「釋放汽車消費潛力」,業內雖盼能為年底的汽車旺季帶來正向效應,但暫時「冷靜」看待。
大陸內需市場看淡,外界憂心,屬於非必需品消費的美容、保健食品恐受影響,根據廠商自行評估,第三季美容傳統淡季確實略有感受,特別是高端產品與導入新客戶上,銷售可能放緩,但同時也出現較多的產業併購契機;保健食品歷經百日行動後,又碰上大環境調整,回溫的速度落後預期;較不受影響的是屬於剛性需求的醫療通路如合富-KY(4745),長期成長仍可正面視之。
美中貿易戰拖累中國經濟,當地民眾對於景氣前景開始感到悲觀,在市場信心不足下,不少企業選擇放緩投資計畫,使製造業相關廠商業績受到影響,對後市也偏保守看待。
延伸閱讀
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,中國製造業至今仍未回溫,內需市場仍呈觀望氣氛,布局中國內需市場比重較高、且與製造業相關廠商今年業績表現普遍不佳,針對後續營運展望,業者指出,目前產業正經歷淘汰賽,中小型、體質不佳廠商將不敵營運壓力淡出市場,現階段若能挺住壓力,後續將能享有產業復甦後所帶來的甜美果實,另一方面,業者也積極開拓海外市場,以降低單一市場比重過高營運風險。
隨著供給側改革來到第4年,儘管中國水泥價格依然相對處於高檔的水位,不過基期已經墊高,第4季的傳統旺季能否超越去年同期水準,幾家西進水泥業者語帶保守,市場也在關注,水泥業者今年營運是否能續創新高。
貿易戰延燒超過一年,中國內需市場也打起冷顫,不過仍然有深耕在地市場多年的業者能夠撐起保護傘、甚至進一步提高市佔率,像大中華氣動元件龍頭廠亞德客-KY(1590)以及亞洲製程自動感測器與流量計領導廠桓達(4549)就是營運相對穩健的,為何在一片不景氣聲中,公司還能相對正面看待呢?
美中貿易戰讓全球企業上了重要的一課,國際大廠們深深體認到產能分散、建立第二供應鏈的重要性。而內需導向的公司也不能掉以輕心,就算未來中國內需恢復活力,也不代表警報完全解除。尤其在中國工資飆升趨勢下,人事管理成本逐年墊高已成事實,台商不能沉浸在過去成功的經驗,必須積極調整營運模式、擬定布局策略,才能站穩腳步 。
製作小組
記者|王怡茹
設計|邱郁雯